日前,由市應急局牽頭制定的《鄉鎮(街道)應急預案編制導則》(DB12/T 1451—2025)、《村(社區)應急預案編制導則》(DB12/T 1452—2025)經審批發布,9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這兩項地方標準將風險情況、應急資源狀況,以及老、幼、病、殘、孕等特殊人群保障納入應急預案內容,填補了基層應急預案地方標準空白。
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,基層作為應急管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其預案體系的科學性、實用性直接關系到突發事件應對的效率與成效?!多l鎮(街道)應急預案編制導則》堅持依法規范、簡明實用、上下銜接,主要包括編制程序、預案體系、綜合應急預案、專項應急預案等,明確了鄉鎮(街道)應急預案編制程序,包括資料收集、風險識別、應急資源調查、案例分析及情景構建、文本起草、征求意見和審批發布備案等步驟;確定了鄉鎮(街道)綜合、專項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,包括應急組織體系、監測與預警響應、應急處置、后期處置、應急保障、預案管理等。
《村(社區)應急預案編制導則》明確了村(社區)應急預案編制程序,涉及文本起草、征求意見和審批發布備案等步驟;闡述了村(社區)應急預案內容與編制要點,包含風險概況、應急組織機構、監測與預警響應、應急響應、善后處置、應急保障等。
天津師范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、風險治理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溫志強認為,這兩項地方標準旨在深入貫徹落實《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》,在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》框架下,結合基層實際情況進行“本土化改造”,構建了可操作、可落地、可評估的標準化體系,將從夯實“全域覆蓋”的預案體系基石、提升“平急結合”的應急響應能力、培育“多元協同”的社會共治生態等方面推動應急管理工作規范化升級,形成“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”的共治格局,為超大城市風險治理提供“天津方案”。(記者 王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