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客戶端天津9月17日電(記者王暉)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1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,天津市武清區一季度實現“開門紅”、上半年“雙過半”。今年上半年,天津市武清區地區生產總值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.8%、13.4%、5.3%,地區經濟運行呈現出“起步早、發力快、增速高”的特點,工業、批零業、服務業等指標實際表現均好于預期。
天津市武清區委副書記、區長許穎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來,天津市武清區堅持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,深入落實天津市高質量發展“十項行動”,區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,京津明珠、幸福武清建設邁上新臺階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武清區融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新突破。其中,京津產業新城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,五年累計引進特變電工電氣裝備集團、臺鈴科技等項目3920個,資金到位額1136億元;承接清華超滑科技、北化工產學研基地等北京科技轉化落地項目210個,總投資183億元;市場化引進北京疏解功能項目113個,總投資509億元,為北京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企業超260家。

游客在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京津佛羅倫薩小鎮游覽購物。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
在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,天津市武清區陸續吸引8個院士專家團隊項目落地轉化,建成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5個,天大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申報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950家、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到1074家,比“十三五”末分別增長46.2%、26.4%;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發展到303家、13家,比“十三五”末分別增長461%、550%。產業煥新步伐加快,以智能科技、生物醫藥為“雙高引領”的6條重點產業鏈持續壯大,特變電工京津冀智能科技產業園、麥格納汽車部件等238個工業項目竣工投產,規上工業企業增加至824家、年產值超1400億元,比“十三五”末分別增加245家、超500億元。
在實數深度融合發展方面,天津市武清區加快推動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等14個數據中心建設,智譜AI、宗申數引網等標志性項目落地,智算算力規模超2萬PFlops,數字經濟企業超7500家、營收超700億元,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。

在位于天津市武清區的交控技術裝備有限公司,工作人員在表面貼裝技術生產線操作。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
在重點領域改革方面,天津市武清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基本完成,國資管理全面加強,9家區管經營性企業整合為5大集團,56家低效企業出清,10家融資平臺已退出3家,武清經開區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,出臺營商環境躍升10項措施,推出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場景32個、“倒計時審批”事項21項,“簽約即掛牌、交地即交證、拿地即開工”模式全面推廣,市場主體突破18.1萬家、比“十三五”末增加4.8萬家。
在深化對外開放方面,丹佛斯、艾默生等一批外資企業在天津市武清區增資擴產,僑商產業聚集區、中歐產業園、留創園、俄羅斯樓等開放平臺能級提升,特變電工、大禹節水、和治藥業、英華學校等一批企業、單位布局海外項目,外貿進出口額年均增長4.6%,年均外資到位額超2億美元。

丹佛斯在華建成投用全球制冷研發測試中心。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
在鄉村振興方面,天津市武清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孫學穎介紹,天津市武清區強化農業科技支撐、提升農業品牌建設、拓展產業融合,著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振興區域樣板。區內已引入中國農大、北京農林科學院、天津農科院等100余位農業方面高水平專家,建成1個人才服務平臺、2個聯創中心、4個教授工作站、4個科技小院、15個產業服務站;打造以“福運武清”為引領的“1+3+N”品牌體系,培育“小兔拔拔”水果蘿卜、“小鵲登枝”口感番茄、“小熊掰掰”鮮食玉米、“小猴摘摘”精品鮮桃等“武清果蔬”萌寵系列品牌,形成產業增效、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。在此基礎上,以建設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為契機,集中資源打造了天民田園、李大人莊、運河不夜城等一批標志性農文旅項目,為京津冀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短途休閑理想目的地。
許穎悟表示,天津市武清區將堅定信心、鼓足干勁,鞏固拓展經濟持續向好態勢,做實全方位發展要素支撐,為“十四五”收好官、“十五五”開好局打下堅實基礎。(完)